中新网贵州湄潭10月25日电 (邓万里 官逸伦)“有自家的茶园,加上开的小卖部,收入还算马马虎虎吧。”当被问及收入情况时,谭武莲羞涩而又显得很知足地回答说。
谭武莲是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的村民。她说:“过去我们这个地方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就是靠种点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维持生计,路也不方便,难得出趟门。”如今,谭武莲家有7亩茶园,她说,从清明节前到国庆节期间,大家都在忙着采茶、卖茶,村里的茶青交易市场很是热闹。
图为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官逸伦摄
变化源自一场“退耕还茶”。10多年前,当地政府通过免费发放茶苗和实施退耕还茶补助等措施积极引导村民种茶,还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服务,激发村民种茶的积极性。
如今,龙凤村茶园面积达7000亩,户均7.8亩,茶叶加工厂有28家。2022年村里茶叶产值、销售额分别达4100万元、150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00元。
站在龙凤村田家沟的停车场望去,山上的茶园镶嵌在林间,山下的特色民居与屋前的湖水辉映,一幅“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象。记者在村里看到,不时有外地游客和研学团队前来观光旅游。
龙凤村的变化是湄潭县通过发展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湄潭县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地区,土壤富含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其自然地理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
目前,湄潭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打造集中连片茶叶产业基地6个,培育15亩以上连片茶园基地3600个,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22年全县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4.74亿元。该县于2020年、2021年、2022年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图为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手工制茶车间。邓万里摄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冬介绍,湄潭县近年来积极推进传统加工工艺向现代加工工艺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拓展延伸茶叶加工链、附加值。目前已培育发展茶叶加工企业781家。
位于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科研、基地种植、生产加工、茶文化传播、茶产品营销为一体的茶业公司。
走进公司的“湄潭翠芽非遗传习基地”,10余位制茶师傅双手正在炒锅中不停拍打和翻炒,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除了手工制茶,公司还建有年产1000吨名优茶的标准化生产线。
公司负责人黄朝友说,釆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茶农”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现有生态茶园基地8000亩,累计签约茶农6147户,幅射和带动茶农3万余人。
在辐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湄潭积极推动茶产业“走出去”,支持茶企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旗舰店及茶叶批发部1100余家。
同时,湄潭还成立开放型经济专班,组织开展茶叶出口贸易业务培训,为茶企开拓国际市场搭桥铺路。2022年湄潭茶叶出口3200余吨,在贵州茶叶出口县域中占比排第一。(完)
中新网杭州10月25日电 (谢盼盼)尽管已过去多日,浙江职高生周信静的“逆袭”故事,依然被多所学校关注。他的读书过程堪称励志典范,从职高生一路“逆袭”读到名校博士。
10月25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浙江省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式相较此前,更加丰富多样、灵活开放,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已覆盖中职、高职和本科3个层次。
浙江全省现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49所、中等职业学校355所(包括技工学校108所),在校生127.8万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学生在上课。程欣荣供图
当下,浙江正在开展省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全省225所中职学校、49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计划74730人,较上年提高15.73%。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对于系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作用。
10月26日,2023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高层对话会将在浙江永康举行,围绕当前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规划等相关问题,助力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2023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高层对话会相关图片。主办方供图
2023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高层对话会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新闻社指导,中国新闻报、民建浙江省委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协办,中共永康市委、永康市政府、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中心、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并得到了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的支持。(完)